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全文化 >>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对安全生产信息建设热的冷思考 |
发布时间:2017-12-26 08:55:17 | 浏览次数: |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式方法带来深刻变革,也为安全生产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5年、201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先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总体建设方案》和《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并采取在部分城市开展试点建设的方式,从顶层设计和实际建设上探索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和规范。全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顺应信息化建设潮流和实际工作需求,以两个方案为蓝本积极主动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呈现百舸争流、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比如,宁波十年磨一剑,建成以“一库四平台”为核心应用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青岛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应用系统易上手、好操作,极大提升了监管工作效能;甘肃抓住试点机遇,已基本建成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一张网、一张表、一张图、一盘棋”格局等等。 与此同时,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并力求解决其于萌发之时,尽可能避免或消除这些问题对安全生产信息建设实践的负面消极影响。事实上,正如《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中所指,信息化标准规范滞后、层级领域系统散乱、监管监察数据失真、与安全生产业务融合不深入以及系统互联互通不足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信息建设的健康发展和效能发挥,必须在下力气加以解决。除此而外,作为一名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笔者通过跟踪、体验、查询以及交流等渠道,或亲历或目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局部历程,切身感到当前安全生产建设有些问题或需要放在优先次序优先解决。 一、多层级、多主体建设造成投入重复浪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从层级上看呈现国家、省、市、县纵向“四级”同步推进态势;从主体上看呈现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中央企业以及相关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横向一体推进态势。尽管国家安监总局在2015年提出《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平台总体建设方案》时,就曾明确“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建设原则,但实际建设中遵循并不严谨。换句话讲就是各级各类建设主体往往是“各唱各的调”,导致这些系统普遍存在设计不全面、标准不统一、接口不统一等先天性不足。一个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投入少则数百万多则千万元以上,投入巨大,也带来较为严重的浪费。 二、零散式、孤岛式系统造成基层苦不堪言。且不说纵向的各级各类主体开发的系统,仅以国家层面陆续上线的工贸企业标准化、危化企业、职业卫生申报、隐患排查治理以及监管监察等等观之,这些年上线运行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就已经不少。笔者理解,按照国家“一张网、一张表”的设想,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理应协调统一、互联互通,终端用户只需由一个端口进入系统,完成一次信息录入即可。事实上,由于各级各类主体开发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上线有先后、接口不统一,且大多作为一级应用系统上线,负有信息录入上传的系统终端用户常常需要面对多个系统的登陆使用,重复填报信息耗费了大量精力。更有甚者,有地方开发并实际应用的一个系统,明明是从一个端口登陆,但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基础信息却不能实现同步调用。想要同时应用各子系统,必须重复录入基础信息才行,这不仅让人很理解,更让基层感到非常无奈。 三、片断式、割裂式信息造成数据失真失实。相对工作实践和实际状况,信息的人工录入滞后属于先天性缺陷。尽量降低这一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一靠信息的短周期动态实时更新,二靠应用系统间各数据的逻辑相关验证。目前,这两方面事实上都未能做好,一方面表现为在疲于应付的状态下,终端用户录入信息不认真不负责,大量原始数据从一开始就不真不实;另一方面表现为由于互联互通方面的严重缺失,数据间鲜有逻辑验证,无法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和纠正信息谬误。除此而外,为了突出某一项工作、某一类数据的成效,对系统中的综合数据进行拆分式提取统计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如果说这是依据大数据的系统逻辑分析进行提取倒也罢了,关键是很多提取统计工作都依靠终端用户的手工完成,让人工对一项工作、一个完整数据进行切割,这样得来的数据准确性真实性都要打个问号! 四、非专业、非专职配属造成应用受限较多。从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统构成看,一个系统需要采集填报的信息多在数百小项以上,这些信息有的是自然信息,有的则需要运用到加权平均等函数公式运算,不具备一定的数理统计基础很难胜任,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无论是各级各类企业终端用户还是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负责相关信息采集录入人员都以兼职为主,专业技能及精力上都很难适应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客观需要。这也是造成当前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仍然停留在简单统计和查询层面,缺乏深层次挖掘,安全生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向社会开放共享程度低。 上述种种问题表现各不相同,形成原因却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理念认识不清,全局观大局观不强,缺乏信息化建设“一盘棋”意识,建成的信息化系统不仅与安全生产融合不深入,也难以实现上下左右顺利对接;摆位不正,政绩观偏差,不是出于应用而是为了出能看得见的政绩,开展信息化的建设;标准定位不高,作风不实,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项目建设闭门造车,信息化系统或建用脱节,或生命周期很短;对信息化建设急不可待,急于出成效,在思虑不周的情形下仓促上马,建成的系统缺陷较多,后期完善任务重、困难多;受限于建设主体的专业能力素质,信息化建设科学性和实用性都相对缺乏,难以实现预期建设目标;人、财、物投入保障不到位、不得力,信息化建设捉襟见肘,处于低水平运行,等等。 规绳矩墨,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信息建设的方向、路径、质态等基础的核心的要素,也可以认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与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休戚相关。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方案的执行力,做到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是要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两个方案及技术文件作为重要依循。各地各部门在规划本级本部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时,应当严格对照严格执行,确保理念思路、内容标准以及技术要求等能够最大程度的契合,切实防止以自己的特殊性偏废国家系统的普遍共性,人为形成信息化的孤岛。 第二,强化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应当迅速确立“国家抓总、省级抓建、市县抓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分工原则,以省级单位为核心和枢纽,分级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亦即,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经提出方案和技术文件的基础上,各省级单位应当吃透其中的精神要求,全面准确把握自身的任务,并结合本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提出全省(市、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体系、任务目标和建设路径,同步展开软硬件的开发建设。地市及以下单位已经处于信息化建设的终端,原则上只负责系统应用而不应再承担研发职责,尤其是信息化系统中的软件系统,省级单位牵头研发不仅有利于全省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也显然比地市及以下单位更有优势。地市及以下单位确有特殊应用需求的,可以通过与省级单位充分协商沟通,在系统内增设个性化模块的方式加以解决。当前阶段,尚未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地市及以下单位,不妨先暂停项目开发与建设,尽可能与省级单位的建设保持协调统一。 第三,强化信息系统的整合,做到删繁就简,化难为易。针对目前在用系统终端入口多、操作烦琐以及信息采集录入割裂、繁复等弊端,对各级各类系统进行梳理分析,该停的停,该完善的完善。在此基础上,对各分系统进行规整,以原分系统为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总系统。在终端应用上只允许使用一个登陆口,同时加强各子系统共有信息的逻辑分类,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减少信息的终端重复录入,提升系统应用体验。 第四,强化信息体系的分步建设,做到先急后缓,先重后轻。要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规律,突出重特大事故预防控制为重点,对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进程作出科学划分,重点行业领域的重点信息先行,一般行业领域一般信息后行。同时,为后续建设预留好相关信息的互通互联接口,确保不重复建设。 第五,强化专门人才技能的培训,做到专业的事由专门的人做。将信息化系统的人员配备和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根据不同权限的技能要求,开展针对有效的业务培训,要让使用信息化的人懂系统会应用能善用。尤其是要加强对地市以下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专门培训,既要教会其正确使用政府端功能,也要都会其熟悉企业端功能,使其成为指导企业做好信息采集录入的行家里手。 第六,强化党性修养和思想作风的锤炼,做到实事求是,干事创业。说一千道一万,一项工作成效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人,在人的思想意识和作风。因之,必须把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思想作风锤炼作为重要任务,贯穿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全过程,着力强化求真务实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要坚持以上率下,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锤炼的重点,着力端正政绩观、事业观,真正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履职尽责的一项重要内容,紧抓在手,稳步推进。要坚持踏实务实,教育和引导各级各类信息化终端用户不怕繁琐,不惧苦累,把在用信息化系统应用好,在此基础上,以实际使用为重要方式,积极参与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努力为信息化建设建言献策,推动信息化全国“一盘棋”的进程。 要而言之,新时代已经到来,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深孚众望,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浪潮注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必须有打整体战、持久战的准备;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循序渐进,真正杜绝急功近利、草率冒进,促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良性发展。 |
上一篇:年底安全考核和稀泥万万要不得 下一篇:以“事”为镜 守住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