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安全常识安全常识
氯乙酸中毒急救 |
发布时间:2017-12-25 08:49:20 | 浏览次数: |
氯乙酸属卤代乙酸物质,为无色易潮解结晶体,易溶于水;氯乙酸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或皮肤接触氯乙酸溶液,可迅速大量吸收造成严重的急性中毒。 一.毒理学实验 1.1急性毒性 氯乙酸经口LD50小鼠为255mg/kg,大鼠为76 mg/kg,豚鼠为80 mg/kg;小鼠腹腔注射最低致死量(MLD)为500 mg/kg。大鼠皮下LD50为5 mg/kg,豚鼠为5%~10%皮肤表面积染毒氯乙酸,5小时后动物相继死亡。急性染毒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反应迟钝,肢体震颤、抽搐,最后昏迷死亡,主要脏器有充血、出血,颗粒变性的病理变化。大鼠10%氯乙酸母液灼伤时,经3~6小时死亡。 1.2局部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氯乙酸溶液可引起充血、水疱、组织软化,甚至形成糜烂或溃疡,受累皮肤常呈棕褐、淡褐黑色,或由灰白、灰黄逐渐演变成棕褐色。吸入氯乙酸酸雾,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低浓度吸入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酸雾刺激眼时可有眼部疼痛、结膜充血,严重者可发生角膜溃疡。 二.临床表现 2.1皮肤表现: 氯乙酸皮肤灼伤后,可出现充血、水肿、水疱,常伴有剧痛,水疱吸收后出现过度角化,经数次脱皮始愈;因氯乙酸可经皮肤迅速吸收,若清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引起吸收中毒,经皮吸收氯乙酸中毒的发生和预后与接触面积、剂量和浓度以及创面清洗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氯乙酸灼伤的现场处理对急性中毒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2全身表现: 氯乙酸中毒后在短时间内约2小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烦躁。恶心、呕吐、抽搐等中毒症状,病情继续发展,出现血压下降,角膜反射消失,压痛反射迟钝,逐渐昏迷,呼吸呈吸气性困难,最后呼吸心跳突然停止而死亡。中毒死亡一般发生在灼伤6小时后。实验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亦可由改变。 三.机理及诊断治疗 氯乙酸中毒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不同学者以不同的角度和水平解释氯乙酸中毒机理,总之,氯乙酸毒效应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单一的“机理”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原因和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尚有待研究和探讨。关于氯乙酸中毒的诊断,因急性氯乙酸中毒一般是在化学合成、使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或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氯乙酸酸雾所引起,有确切的接触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易诊断。而对氯乙酸中毒的急救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主要为现场及时彻底用水冲洗,再进行支持及对症治疗。急性氯乙酸中毒的死亡率很高,现有治疗手段效果不十分满意,所以对特殊解毒剂的筛选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名词解释: LD50:半数致死剂量:指能够引起实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 预后:“预后”这个词的意思是,根据经验预测的疾病发展情况。医学上对一种疾病的了解,除了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化验及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等方面之外,疾病的近期和远期恢复或进展的程度也很重要。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的年龄、体质、合并的疾病、接受治疗的早晚等诸多因素不同,即使接受了同样的治疗,预后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患者较年轻,不伴有糖尿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治疗及时,使闭塞的血管开通,或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改变了生活习惯,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则发生再次梗死、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就是预后较好,反之则为预后较差。在上述因素中,有些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基础情况等;有些则是可以改善的,如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都有利于预后向好的方向发展 |
上一篇:四类常用灭火剂可以灭什么火? 下一篇:小心!这些生活用品易着火! |